專訪第六屆科技管理學會理事長-胡定華董事長

訪問/邱榆淨、邱欣柔、蔡彥正
撰稿/邱榆淨

胡定華理事長從台大電機系畢業後,即進入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就讀並獲碩士學位, 1970 年取得美國密蘇里大學電機工程學博士學位後返國,1969~1974年間,任教交大,曾擔任電子工程系主任、半導體研究室主任與實驗組主任,積極推動IC技術領域的教學與研究。

累積豐富的教學經歷後,胡定華理事長轉至工研院工作,前後十四年,歷任電子所所長與副院長,致力於半導體、微電腦與各類高科技研發、人才培育、技術移轉與推廣;期間,他並推動籌設國內第一家半導體公司「 聯華電子」、南亞塑膠多層印刷電路板廠、台灣積體電路公司、台灣光罩、智邦科技等高科技事業,也曾任創新技術移轉公司董事長,成功奠定台灣IC產業的基礎。

一次機會原則

胡理事長可以說是台灣IC產業先驅,他的成就與他個人的處世哲學有很大的關係。胡理事長說,他一直跟自己講,「做任何事只有一次機會」,來鍛鍊自己把事情一次做好。所以他不管是任何階段的考試、特別的過程、轉業、就業等等都很順利。但是「一次機會原則」,背後所要付出的努力亦是不小的,他也因為此原則,做任何事的事前準備工作都做的很徹底。

另外,胡理事長的好奇心很強,對新的事物很好奇且有興趣,喜歡去了解新的事情,他的個性非常適合從事投資及科技開發產業,最重要的一點是,胡理事長面對挫折時能夠坦然接受,是一位EQ很高的人。

胡理事長認為,做事時,「過程」很重要,過程中認真執行且能夠策勵自己 「一次做好」 ,那麼成功的機會就會提高。

胡理事長於1988年到1990年間,曾擔任美商漢鼎公司 (H&Q Taiwan) 總經理,成功地發展風險性投資產業;1991 年創立「建邦創投」事業,目前管理建全投資、建成創投、建功創投等基金;1995~1998年擔任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帶動國內創業投資市場成長與風險性高科技事業發展模式。目前,胡定華理事長也擔任旺宏電子、合勤科技、冠華科技、合邦電子董事長、美國Aetas公司董事長。胡理事長表示,由於他這二十餘年的工作生涯中,職稱的差異性頗大,一般人會認為他從事的工作很多樣化,但實際上他所做的事一直都與科技相關,因此他也以「 科技人 」的身分自居。

同時,胡理事長強調在學習的過程中,自我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絕對沒有捷徑,要學的好、學的深,就必須靠自己去思考。而在實務上,人的得失心要稍微放鬆一點,但它是一個動力,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必須恰如其分,這需要靠經驗的累積才能充分了解其中的奧妙。

另一方面,胡定華理事長在管理風格上亦有其獨特的見解。胡理事長在管理上秉持的原則「教育的責任」,他把新的理念透過不同的人、事、物去實踐,並扮演顧問的角色。另外,胡理事長肯定公司「組織文化」的重要性,他表示組織文化是公司經長期的經驗累積、透過成文或不成文的規定慢慢潛移默化所產生的,最後再透過外界的明文來形容、描述它,才稱為組織文化;若其產生的順序相顛倒,就會產生反效果,因為文化不是透過事先規定而產生。

台灣高科技產業的生存之道

對於台灣高科技產業末來的生存之道,胡理事長提出其獨特的看法,他認為「創新」在科技產業中十分重要,但太小的創新對科技及經濟的貢獻率太小,故助益不大。台灣的高科技公司其核心競爭力大部分還停留在「成本」及「製造效率」上,若這樣持續下去,製造業勢必外移至中國大陸,因為低成本導向在台灣已經漸漸無法存在。

胡理事長認為,台灣高科技產業要繼續生存下去,必須朝「產品區隔」(Product differentiation)與「服務區隔」(Service differentiation)的方向努力與發展。台灣加入WTO之後,農業已無發展的空間,我們必須相信新經濟、新知識以及創新。大家應認真思考:創新所顯現出來的是什麼?『創新』就是跟別人不一樣才叫做創新,因此台灣的企業應該要努力的目標是在「產品區隔」或「服務區隔」 。

至於如何才能鼓勵企業「根留台灣」?胡理事長表示,不能讓「創新的火苗」熄滅或移出台灣。因此政府必須創造或蘊育適當、安全的環境及政策等來加以配合。他指出,以科技人為例,他們是屬於臉皮比較薄且與世比較無爭的一群人,因此對安全的敏感度非常高,若社會的治安不好或無法提供適當的環境,這些人容易外流。所以政府的施政方針、措施等等都應該朝這方面來努力,並多鼓勵以及培養高科技的人才,從「附加價值」方面來著眼,使台灣的企業更具國際競爭優勢。

胡理事長同時對就讀科技管理系所的學生提供寶貴的意見,他認為「科技管理」的內涵包括:科技事業或以科技為工具之產業管理。在台灣特別重視科技產業、科技創新,因此科技管理特別從一般的管理中再區分出來。胡理事長表示科管系所的學生們若要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必須對科技要有興趣、能夠去接觸科技、喜歡科技,如此才能對科技事業有所貢獻。

胡理事長指出,在實務界廠商們偏好具有理論基礎又有技巧的管理人才,同時希望他們能夠穩定地、腳踏實地、捲起袖子做事,因為這類的管理人才可確實幫助公司提高競爭優勢。在公司內部,學習速度跟得上公司需求的人,則可步步高升;反之,則會出現用空降部隊來彌補公司某方面人才的不足。胡理事長說,產業界並非不培養及訓練管理人才,但由於產業競爭太激烈而時間又太短暫,所以人才的訓練及培養的速度跟不上產業競爭的速度,所以大多數的公司會希望新進人員可以很快進入狀況,對公司有所貢獻。

縱然目前科技管理十分熱門,但胡理事長認為我們只是生逢其時、生逢其地(台灣)罷了。在這21世紀的新世代中,科技發展與科技產業是台灣發展的主軸,要談科技管理就必要跟科技能接得上軌,亦即必須要對科技產業充分的了解,才能將科技與管理整合在一起。

「科技管理學會」之未來展望

胡定華先生於今年擔任科技管理學會理事長。他表示至今「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成立已十年(成立於民國七十九年十二月)。早年學會的活動侷限於新竹地區,只有交大及工研院較熱心參與。學會自成立以來,每年選定科技管理領域重要議題,舉辦全國科技管理論文發表研討會,並邀請國外知名學者專家就科技管理發展趨勢作專題演講與交流。1997年「中華民國科技管理研討會」首次在南部地區舉行,對促進科技管理學術研討與實務之交流,產生很大之成效。之後從北到南由不同的學校輪流辦理,學會實現了走出新竹的心願,再加上外在的因素如很多學校開始成立與科技管理相關的研究所甚至學院,大家對科技管理有進一步的認識。雖然往前踏出一大步,但學會在人力等各方面還是很單薄,所以希望可以透過會員、學術界及產業界的人士們,共同為台灣的科技產業盡一份心力。

目前學會的經費是由募款而來,胡理事長認為只要做的事情具有價值,募款就不會太辛苦。他為產業是科技管理應用的對象,因此,加強產業與學術界的交流,對於台灣的科技發展具有正面的效果。

此外,胡理事長認為應以長期經營的觀點來經營科技管理學會:已經做的事情就要把它辦好,有價值的活動就要持續下去。如:科技管理研討會、學生科技創新育成獎及科技管理學刊。

胡理事長表示,目前台灣管理學界要投國際期刊尚有若干的困難,故能有自己的刊物,對於管理界而言其影響甚大。他認為,「科技管理學刊」未來的發展可能性有二:一、使學刊成為具國際性水準的刊物;二、藉由學刊的辦理使教授們有發表論文的空間,也可以此作為被具國際水準期刊所接受的階梯,進而能夠被國際所接受。今日的台灣必需要融入國際社會,勿畫地自限,如此才能具有國際觀及競爭力。

胡理事長也指出,學會對於自身的定位要清楚,勿過度膨脹自己、勿模糊自己的定位,而且要能夠腳踏實地、確實的將各活動辦好,之後再來尋求更進一步的發展。

在邁入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來臨的同時,胡定華理事長強調未來台灣的主流價值是:創新與共享。科技管理在未來是主流要素、要件,而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必須要以紮實的方式去發展,一步一步的走出去,已經有的活動要辦得更好,同時積極參與或主辦與產業互動的活動。胡理事長說,目前南部分會已成立,其他地區的分會也會陸續成立,會員可以就近參與學會所舉辦的活動。

藉由一些標竿活動的舉辦(例如:一年一度的研討會、科技管理學刊、科技創新育成獎等)來引導主流創新,有效的分享主流價值,同時學會也需要有財務上及人力方面的支援。胡理事長強調,學會屬於科技人、科技管理人、也屬於一般社會大眾,未來還需要大家的努力推動,只要大家貢獻一部分時間,共同為學會的發展努力,使學會可以成為產業界、學術界及政府之間的橋樑,並促進台灣的國際競爭力。


列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