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工研院院長 史欽泰 先生 (第三任理事長 84-88)

撰文 :邱欣柔、邱榆淨、蔡彥正

史欽泰先生是科技管理學會第四、五屆理事長,任內積極推展會務,帶領本會成為全國性重要學會,建樹良多,適逢本會成立十週年出版專刊之際,特接受本刊專訪以嚮會員。

史欽泰先生,民國三十五年生於台灣省高雄縣,從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畢業後,負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繼續深造,於民國六十五年順利取得電機工程博士學位。在美國Burroughs公司擔任二年資深工程師後,旋即返國服務於工業技術研究院。迄今二十多年間,從基層做起歷任工程師、經理、所長及副院長等職務,此期間積極參與及推動我國積體電路產業技術發展,協助建立我國積體電路整體產業體系。

從引進技術、培育人才、移轉技術、建立本土技術,到技術在國內生根,帶領積體電路設計與製造的團隊,辛勤的耕耘,一步一步的構建我積體電路產業體系。並先後協助成立了「聯華電子」、「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台灣光罩」及「世界先進半導體」等衍生公司,同時推動電子所在民國七十三年成功的研發出IBM PC相容品所必要的 BIOS 軟體,協助企業突破個人電腦之智慧財產權限制,使我產品可即時順利銷往美國,以及推動電腦工作站聯盟,縮短我國資訊產品技術國際大廠之差距,達到與世界巿場同步互動地位等工作,其致力於提升我國產業科技的水準,可說卓具貢獻。於民國八十三年以豐富的科技研發及管理經驗再度獲擢升為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

將學會帶出新竹

史欽泰先生在民國八十四年接任「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第四屆理事長時,首要的工作便是致力於將科技管理學會的活動從原本只侷限在新竹區域,擴展成全國各地區,並提高會員的參與度。當時主要的推動工作有三:

「中華民國科技管理研討會」分區主辦

為了落實將學會帶出新竹,1996年的科技管理研討會在台北政治大學舉行, 1997年的科技管理研討會首次在南台灣的高雄陸軍軍官學校舉行,在促進科技管理學術的研討與實務的交流各方面上,產生很大的迴響與成效。緊接著在1998年的研討會改由桃園元智大學主辦,主題為「跨世紀科技管理」,獲得產官學研各界之熱烈支持,共計有十四項研討領域,將近七十篇論文發表,是國內科技管理界之一大盛事;而1999年的研討會則輪由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接手。今年正逢科技管理學會十週年,籌辦研討會的棒子又再交回創立本會的發源地—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更顯出其特殊的意義,而科技管理研討會經過了這一番"全省走透透"的巡迴之後,著實讓許許多多的人更認識、更瞭解科技管理的精神和理念。

提昇學生科技創新的能力

協助國內創新能力之建立也是學會的重點工作之一,因此在史先生擔任理事長期間,也特別首創國內的「學生科技創新產品育成獎」,主要是鼓勵學生激發出創新的構想並將其構想實現化,創造出新的、有創意的產品。科技管理學會每年都會遴選出優秀的參賽作品兩組於年會中表揚,並頒發新台幣十萬元的獎金予以鼓勵。

成立科技管理獎章

學會為了增加學會成員的參與度及表揚對科技管理有傑出貢獻或優異績效之個人或企業團體,以期能積極推展我國科技管理之學術研究與實務應用, 因而在民國88年創設科技管理界的最高榮譽獎章—「科技管理獎」。第一屆「科技管理獎」得主胡定華先生,即以其對推動我國電子、資訊、半導體工業技術之研究開發卓具績效,貢獻顯著,而深獲得評審一致的青睞。

對科技管理學會的期許

本會會務在全體會員的參與,以及各界的支持下已蓬勃發展,唯史院長認為目前科技管理學會仍有些地方需要加強:第一,應增加會員參與科技管理學會活動的意願。例如在研討會中,邀請重量級的領導者演講、主持座談等,以提高會員的注意和參與的興趣;第二,應加強科技管理學會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中所扮演的角色結合民間的力量。例如本會推動設立的「學生創新產品育成獎」,這兩年來民間也開始推動,我們可以考慮與研華文教基金會、台灣工業銀行等合作共同舉辦,除了提供獎金外,還能使學生參與創作過程中獲得協助與培育訓練,而在優勝團隊勝出後還能繼續輔導其創業,落實學會鼓勵學生將創意實現的基本精神,培育出更多台灣的「比爾蓋茲」。

史院長同時也指出,由於台灣在近十年來科技產業的蓬勃成長,科技管理的重要性愈來愈高,而對於科技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科技管理學會及科技管理研究所更需要隨著產業的成長,朝多方面發展,以增進大家對科技管理的認知,並將科技管理的知識應用於產業上。

再造工研院所面臨的挑戰

從訪談中,我們感受到史院長的管理方式與觀念可說是從基層開始學習培養的,從領導一個IC製造小組開始,學習管理IC製程、物料、設備以及學習帶領工程師團隊進行研發;史先生更曾在電子所副所長任內,前往史丹福大學研究所研讀MBA課程,因為他深信,不斷地學習是自我成長的動力,同時也是跟上高科技世代潮流的最佳方式。從美國回工研院,自基層工程師做起,迄今領導整個工研院上下六千多個員工,院長就是在不斷地學習之下,訓練自己在每一個不同的階段中成功地扮演屬於自己的角色。

而今工研院現在正面臨成立二十七年以來最大的變革,史院長認為組織是個有機體,也需要不斷的學習、鍛鍊,因此工研院也需要學習、改變及升級,才能順應科技產業的變動,所以自民國八十八年起工研院開始推動再造運動,整個工研院的再造是重新整合未來企業所需的技術,因此原本十二個研究單位被規劃統合成五大領域,不再各司其所、各行其政,而是依領域別而承接政府科專計畫,既可以解決內部競爭,同時也整合了工研院各方面的資源。現在工研院面臨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讓員工能認同再造運動、以及如何讓員工調適自己與工研院一同進步、成長。相信經過院長這樣大刀闊斧的改革,工研院能在未來高科技的時代裡將更具競爭優勢。

給學生的一席話

身處在資訊爆炸的紀元,網際網路加速了所有資訊的傳遞,相較之下如何在繁雜且垂手可得的各式資訊當中得到我們的真正需要,並進而將之轉為知識,是相當重要的課題。史院長建議學生們要有紮實的基礎,學校老師教授選用的課本通常都是最好的工具。精讀課本,將基礎穩固地打好,將來在面對眾多的資訊時才會知道自己需要知道些什麼、要些什麼,不然再多的資訊對我們而言也是無法利用的垃圾。當然,不斷的學習也是學生的本分,而為了迎上變動快速的高科技環境,任何組織及個體都需要不斷地學習才能成長;也都需要跨出原有的領域,並整合多元的資源,以期在未來更具有競爭優勢。因此跨領域學習更是當前科技管理學生最需要加強之處。相信史院長這一番對學生們建議的話,將使大家受益無窮。


列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