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性化的校長-阮大年 (第一任理事長 79-81)

採訪者: 龔奕如、林玫芳、陳佳伶
撰稿: 陳佳伶

星期四的早晨,懷著輕鬆愉快的心情由新竹開車來到座落於台中市中心的國立臺中技術學院。環繞在市區裡的學校,右側是來來百貨公司,而左側是中友百貨公司。雖然外界是如此的繁忙吵鬧,卻一點也不影響校內那片寧靜祥和的世界。校長室是位於行政大樓的二樓,平易近人的阮大年校長特地抽空接受這次的專訪。

阮大年校長於民國69年從美國學成返國服務。在他37歲時便擔任到校長的職位。這一路走下來他曾在不同的學校當過校長,因此他笑稱自己是"職業校長"。阮大年校長是當初科技管理學會創始人之一。他擔任第一屆的理事長。篤信基督教的他,在信仰的帶領下對於科技管理有獨到的看法。

他認為科技是對物,而管理是把人、事、物連接在一起。我們現在應該注重的是如何把科技人性化。畢竟科技是死的,它只是一種技術。我們必須以管理的方法來軟化及活用科技。科技是形容詞,我們要管理科技而不是用科技來管理。目前台灣擁有技術層面的人多,但管理方面仍然不足。顯然是科技人多而管理人少。阮大年校長建議我們應該避免「科技至上」的潮流。應該把科技與管理這兩個不同的東西整合在一起成為「科際合作」。

對於交通大學「交通」這二字,阮大年校長認為有三種定義: Traffic、Communication 及 Fellowship。Traffic指的是普通路上的交通或有關鐵工路局的事;Communication 是互相的溝通及交流;Fellowship是指注重身、心、靈三方面的團契。因此,大家不應該狹窄的來看"交通"二字,須要更廣泛的去體驗裡面的涵意。有感於當時交通大學普遍以理工學院為主,而管理學院處於較弱勢的地位。阮大年校長希望能夠有一些管道來促進理工與管理之間的交流,甚至進一步的擴展到藝文及音樂方面。為了避免學理工的排斥別人,因此藉著科管學會這個組織來拉近管理與理工之間的距離,並且走向國際化。處於地緣之利,交大創立的科管學會在當時阮大年校長的帶領下,來參加的人員不只是由交大理工學院畢業的校友們,並且包括了附近科學園區的優秀企業家們及工研院裡傑出的人才。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家便有機會互相切磋彼此的專業知識及自己所熟悉的領域。不過阮大年校長最初是以"溝通"為主,希望以學會來彌補科技管理的不足。而且,他希望不同學院須培育出不同的人才,也就是說大家須要各專所長。

目前,科技的趨勢是以資訊及電腦為主。不過,阮大年校長認為科技管理應該朝向人性及理性並重,再來合"法"的一個完整架構。管理本來就是人的關係,而科技是偏向於"理"。阮大年校長雖然是個科技管理的人才,卻不認為科技與信仰會相抵觸。他認為有些人把科學視為萬能是錯誤的,因為科技也是有極限的。況且,科技講究的是" how to"一個過程,而宗教(上帝)是"why" 原因。 因此並不衝突。我們不應該迷戀科技,不要太本位,須要有平衡。阮大年校長建議其實去唸科技管理研究所的人,應該要有些工作及實務經驗,這樣會有較大的收穫。他一再的強調管理最重要的是"作人",並且注重"team work"。所以,"科技人性化"是阮大年校長堅信的理念。

阮大年校長建議科管所學生的未來有兩個方向:一個是以理工為主,懂一點管理; 而另一方面是以管理為主,懂一點科技,相輔相成。他認為現在時代的趨勢是 EQ 應該要重於 IQ。 IQ 可以幫我們找到很好的工作,但 EQ 可以幫助我們升等或升職快一點。不過一切依然以 "作人" 最重要。他認為人不需要跟別人比較,不過要跟自己要求。不斷的自我成長與進步。他勉勵學生應該樂觀、有個生活目標, 但也不要過份樂觀。跟自己比,但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要量力而為、並且要注重身、心、靈的健康,各方面平衡發展。 最後,他舉了個龜兔賽跑的故事。他解釋我們可以當一隻不睡覺的兔子、或是一隻不和兔子比跑步而比游泳的烏龜。我們應該確定自己的目標並以樂觀的態度往前進。


列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