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啟福校長訪問稿 (第二任理事長 81-84)

採訪者:董守薇、何宜佳、陳彥澍、蔡宗穆
撰稿者:陳彥澍

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創立於國立交通大學,本會第二、三屆理事長也是當時的交通大學校長見證了本會的蓽路藍縷,值此創會十週年之際,將採訪鄧校長,使大家分享他辦校的理念。

Q:請問鄧校長在擔任交大校長期間,如何帶領交大跟鄰近的清大作良好的互動?

A: 交大在剛剛創辦時物質條件與清大相較落後了很多,原本只有博愛校區3公頃地,而清 大卻有80公頃,所以光在校地方面即遜色不少,而後在蔣經國先生擔任行政院長時期,因前經濟部長陶聲洋曾有在新竹創辦科學園區之議,並希望交通大學能參與合作,所以原本蘊釀遷往高雄的交大不但打消此一遷校計畫,且獲得政府的支持來擴大校區,使擁擠不堪的交大有了『大學』的雛型。

我個人堅信『campus life』對學生的重要性。一個完整的 campus life 除了學業外,還包括體育、藝文活動、愛情等等。藉由campus life,學生加強對學校的認同感和培養寬廣的視野。因此,我在任內成立了人文社會學院,科技管理研究所是在略前時成立,讓交大朝全方位的『大學』邁進。以理工見長的交大,希望培養出的不只是『engineer』,而是『人性化』的engineer。也因此,交大校友的表現不但優秀,而且對母校具有強烈的認同感。

在校園環境方面,在任內學校種了2,000多棵樹,並且將校園作了一番完整的規劃,目的就是使交大能夠朝氣蓬勃、綠意盎然。我也全力支持『梅竹賽』的舉辦,輸贏是一回事,最重要的是使學生能發揮梅竹賽的文化,將來在社會上全力以赴,與別人競爭與合作。

Q:交大是以理工見長,對科技管理學會之發展與運作有無特定影響?

A: 近15年來,全球的科技產業發展極為迅速,成為目前最亮眼的產業之一。在這種Knowledge based的產業中,其management style和傳統產業差異很大,科技管理這門學問於是應運而生。

科技管理對台灣尤其重要。以新竹科學園區而言,公司之失敗不在於技術,而在於財務缺陷、人事管理不完善等等管理方面因素,例如:成本降不下來、銷售力不佳等。所以科技管理人才之培養乃是必要的。故10年前交大首開先例,成立科技管理研究所和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目的就是希望結合交大在相關技術之優勢和地利之便,輔以校友們的協助,從事相關方面的研究,提高高科技產業的管理水準,使台灣科技產業能持續的蓬勃發展。

Q:校長曾擔任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理事長,請問您在任內的貢獻?

A: 在我擔任理事長時期,我認為科技管理學會一定要走出去,唯有走出交大,吸收許多優秀的人才進來,相互激盪,相互學習,才能使這個學會更加茁壯成長。因此邀請了許多傑出人士加入,如旺宏胡定華董事長,工研院史欽泰院長,政大科管所吳思華所長…等等,如此一來,科技管理學會真正成為一個具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和完整的制度的組織。如果我個人有一點貢獻的話,這是我個人認為對科技管理學會微薄貢獻之所在。

Q:校長在擔任推動學會事務時,曾遇到哪些困難?

A: 隨著台灣高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科技管理對台灣的重要性日益生高,產業界對科技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日漸殷切。然而,我們在全力扶植高科技產業時,也必須正視傳統產業沒落的問題。根據統計,這幾個月來因傳統產業蕭條,而造成之中年失業人口即高達0.7%,而且還有上升的趨勢,中年失業率的增加會造成更多的社會問題,使原本安定的社會陷入危機當中。因此,如何提振產業,減少中年失業率,使總體經濟環境健全,是目前最迫切的問題。

Q:請問校長在退休後之生涯規劃為何?

A: 我在校長任滿即辦退休,同時受邀擔任國家電信計畫的主持人,運用以往在通訊方面的所長,與學者、專家和電信產業人士相互研究和交流,以期能為國家電信發展,特別是在無線通訊與寬頻網路方面盡一點棉力。主要是在做整合與協調方面的工作。

Q:請校長最後談談對交大未來的期許?

A: 我希望交大不只是國內一流的大學,更是世界上一流的大學。一流的大學應擁有一流的老師、學生、環境及校譽。有好老師才能吸引好學生,反之,一個好學生也才能吸引好老師,環境指設備、圖書資訊、校園及行政配合,有了好環境,老師能安心做學問,學生快樂的學習,在這三要素相輔相成下,經過長期間結合老師、學生創意貢獻、校友對社會的貢獻,創造出好的校譽。

交大已是國內的一流大學,但是要在國際上站有一席之地,則需要多加努力。因此,交大希望能吸收國外之好學生,並提昇學生語文程度。我到大陸參訪注意到,大陸的名大學對英文相當重視,每學期都有英文必修課,而香港、新加坡的大學更因其官方語言為英文的關係,更能吸引國外的優秀學生。所以,我希望交大的學生應多注意語文訓練,並培養國際觀,擴大視野。除此之外,學生應多加強上台作限時報告的能力,簡潔明瞭地以適當言語表達出自己的意見。如此一來,交大的學生在國際上才能更有競爭力,朝向國際一流大學邁進。


列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