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理事長專訪 胡定華先生《科技管理:我們的出路》

科技管理:我們的出路撰文 :張如心

培養一、兩個『仙』

「科技管理的題目好,適合台灣社會發揮。」提到科技管理,建邦創業投資事業董事長,也曾任科技管理學會理事長的胡定華,非常肯定這個領域的發展潛力。

在過去的二、三十年之間,台灣將科技產業列為發展重點,成功地躍升國際舞台,成為全球資訊科技的重鎮。在這樣蓬勃發展的產業裡,其實有很豐富的科技管理議題和案例,可當作學術研究的主題。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胡董事長舉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例子說,杜拉克晚年,一直在美國加洲的克萊蒙特學院任教,這是一家很小的學校,它的管理學院卻因為彼得杜拉克而知名。

「讓我們培養一、兩個『仙』出來吧!」胡董事長說。

台灣有良好的產業環境,可以支持真正傑出的科技管理研究。

往往只要在一個點上面有特別優異的表現,就能在國際上成一家之言。他也指出,台灣是研究高科技公司的管理、科技產業政策、高科技公司的營運模式,甚至智慧財產權等題目的沃土,我們有機會在國際的科技管理領域中,嶄露頭角。

學者:國際化與自我肯定

然而,在機會之外,還存在許多障礙,需要投身科技管理學術研究者克服。其中之一,就是面對整個社會的價值觀胡董事長舉日本節目『料理東西軍』裡報導的達人為例:「一生只做一件事。他一直在這件事上,尋求創新和改進。因為他自信所做的事,是世上最美、最好的!有沒有賺大錢不重要。」但是台灣的社會比較重視物質的報酬,對於這樣癡心投入的人,不但不會鼓勵,還可能恥笑。

「創新、創意如果沒有自我肯定的心,很容易被擊垮。」胡董事長一語道出頂尖人物的孤獨。此外,在管理這個領域,『實證』比『理論』重要。

台灣雖然有蓬勃的資訊科技產業,但礙於人口少,市場也相對小,在企業活動方面,也顯得單純、缺少豐富性。因此,在案例的分析和蒐集上,如果只以台灣的科技管理為本,是比較吃虧的,較難在國際上有傑出表現。胡董事長更提出他的觀察:台灣有許多在學術上受到國際尊重的人物,但是他們大部分偉大的研究,都不是在台灣完成的。他建議有意在科技管理方面深耕的學者,應該做的最正常的事,就是和國際接軌,豐富我們的接觸面。他也鼓勵年輕學者擁有企圖心。

「一個社會最重要的是年輕人能出頭。年輕人要有追求卓越的企圖心,專業到一個程度之後,要當仁不讓、勇往直前。」

我們可以自問:

  • 在科技管理領域,有沒有大師級的教授?
  • 有沒有豐富的研究產出,並且多次被國際研究引用?
  • 有沒有被公認有內涵的著作?
  • 科技管理的案例研究,有沒有被國際的學術界拿來討論?

胡董事長期許年輕學者,把疑問變為肯定,在科技管理領域潛心鑽研,成為台灣聞名世界的『仙』。

管理者:帶動文化創新

對於從事科技管理的決策者和管理者,胡董事長也提出他的期許。

胡董事長引用前總統李登輝最近發表的:台灣需要發展差異化的談話指出,科技管理是台灣發展差異化的大好機會「整個社會要提升,不是從科技、經濟或倫理著手,而是從文化著手。」胡董事長說。

從事科技管理的人,可以連結科技和文化之間的鴻溝,以先行的科技,幫助豐富文化的內涵,為台灣開創出路。胡董事長以「旺宏金矽獎」歷年邀請不同的國內藝術創作者設計獎座為例,舉例說明如何從科技的成功,帶動文化提升。金矽獎的獎座設計,不但讓得獎者倍感光榮、連帶得到一項藝術原創作品的收藏,也幫助藝術家激發創意,同時增添科技從事者的文化內涵,是一舉多得的做法。

「與其每年花大錢買古董,不如只取其中極小部分的金額,購買這些藝術家的作品,送給同仁。」胡董事長期許科技業者有更多的人文關懷,而最適合起頭的人,就是從事科技管理的決策者。

科技是台灣賴以騰躍於國際舞台的載具,期許科技管理幫助台灣的學術與文化,找到差異化的出路。


列印   Email